•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致命魔术

    致命魔术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英国2006

    主演:休·杰克曼,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丽贝卡·豪尔,斯嘉丽·约翰逊,大卫·鲍伊,安迪·瑟金斯,派珀·佩拉博,萨曼塔·马霍林,丹尼尔·戴维斯,吉姆·皮多克,克里斯托弗·尼姆,马克·瑞安,罗杰·里斯,杰米·哈里斯,罗恩·帕金斯,瑞奇·杰,安东尼·德·马克,冀朝理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

      机械战警(普通话)

    • HD

      蒙上你的眼:逃出巴塞罗那

    • HD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 HD中字

      超能计划

    • HD中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 中英双字

      彗星来的那一夜

    • HD中字

      2001太空漫游

    • HD

      太空运输

     剧照

    剧情介绍

    19世纪末,人们对科学文明还不是认识得太过清楚,于是,安吉尔(休•杰克曼Hugh Jackman饰)和伯登(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的魔术,成为了伦敦城内的神奇人物。安吉尔出身贵族,魔术手段华丽丰富,是富人圈子里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争强好胜的心智和充满创造力的魔术技巧,却也令他有了名气。两人自小本是要好的伙伴,然而,现在魔术界二人各有领地,并且都有野心想成为音乐大厅里的顶级魔术师,一番明争暗斗如箭在弦上。  伯登掌握了精彩的分身术,叫座又叫好。而安吉尔见情势不妙,搬来科学家助阵——他发明的交流电有无穷魔力,保证让观众目瞪口呆。二人出招接招,一来一往,争斗在剧烈升级,友谊和道德都被抛诸脑后,一场血案在悄悄酝酿。

     长篇影评

     1 ) 我只是想看到你的表情

    这是一部关于牺牲的电影

    变魔术的中国人为了金鱼缸魔术,一生都伪装成跛子,好在台上变魔术时不会被识破自己腿间夹着金鱼缸。

    波登双胞胎兄弟为了移形遁影魔术,两人一辈子共用一个人生。我今天和莎拉生活,明天轮到你去满足美丽的女助手。我绑错了结害死表演水中逃生的女孩,你去参加葬礼接受指责。当复仇者让你的手指断了两根,我也要作出一样的牺牲。只有这样,只有保持一模一样,人们才不会发现我们使用了替身。

    安杰却有些不一样。
    他牺牲,追根究底不光是为了魔术。安杰死前对波登说:“我们为什么要变魔术?其实,观众都知道我们的把戏。现实残酷惨淡,没有奇迹,没有魔术。但是,如果你能愚弄他们哪怕一分钟,让他们信以为真……你就会看到奇特的景象……难道你不知道吗?那是,那是观众的表情……”说完,安杰就闭上了眼睛。

    为了能看到观众的表情,安杰疯狂地想要偷学波登的移形遁影魔术。他以为,波登不用像他一样使用替身,不用一个人默默地在地板之下,想象着观众的惊讶表情。波登给了他一个名字——“泰斯勒”。本来波登是愚弄安杰,可歪打正着,安杰竟然真的从泰斯勒那里得到了一台可以实现他梦想的机器——交流电复制机。每一次表演,安杰都会复制出一个自己,他让复制出来的自己掉入地板下的水缸内,不能呼喊。他则从另一个地方现身。
    安杰成功实现了梦想。为了能看到观众的表情,他一次一次地杀死自己的复制身,只是为了亲眼看到他们be amazed。

    每一个人都做出了牺牲。
    波登兄弟每人牺牲了一半生活,每人牺牲了两根手指,牺牲了莎拉,牺牲了表演水中逃生的女孩……

    安杰牺牲了情人,牺牲了每一个复制出来的自己……

    在阴谋与复仇中,他们逐渐忘却一切,一点点牺牲着人性。最后,波登兄弟牺牲了双胞胎中的一人,从此与移形遁影魔术无缘。安杰,牺牲了生命。他死之前想到的最后一件事,是观众的表情。

    原来,复仇还不是第一位,较量也不是最重要,我是想亲眼看到你be amazed 的表情。

     2 ) 结尾很震撼

    当你彻底陷入一场骗局,你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你看到的,这也是影片的伟大之处。一贯炫技似的叙述手法亦如魔术般神奇,游走在各个时空,穿行自如,总是能在惊奇之后带来一份思考。魔术师毕生所追求的理想,也只不过是台下观众一秒钟的深情。或许因为之前有过对于电影的了解,所以揭秘部分基本能够想象出结局。看到最后才知道所有的不可能全是冥冥中注定。

     3 ) 闲谈《致命魔术》背后的电学斗争

       美国电影《致命魔术》自从上映以来,称不上好评如潮,也是叫好连连,这里不再详谈该片了,只是从个人爱好角度谈谈该片背后的电学斗争背景,权当好玩。
        应该说,本片一个意外影响便是让特斯拉(Tesla)这一电学天才重新浮出水面,他绝对是一个天才人物,来自塞尔维亚,童年时即是数学和物理学神童,当时的电学尚属新兴科学,但是已经深深吸引着他。他是一位典型的带着梦想家气质的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和疯狂的干劲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电力发明,而其中虽然有很多没有具体的商业应用或者根本不具商业可行性,但是却充分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在片中,特斯拉也被渲染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而Angier前去寻找特斯拉时,那座实验室也在历史上是存在的,而且非常著名,他在该实验室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即是电力输送问题,特别是无线的能量传送问题,这也成了《致命魔术》中那台神秘机器当时的技术背景。而当时的特斯拉也正处于事业高峰,但是灾难突然降临,在1895年3月13日凌晨,他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烧毁,所有的实验设备都被烧毁,而那天他没有如平常经常的做的那样彻夜工作,否则可能也命丧火海。所以,我们后来看到Angier一次去找特斯拉时发现一片废墟。这场大火对特斯拉打击非常大,而到了他生命的后期,他也已经到了几乎身无分文的地步,而他的奇思妙想也很难再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在1943年1月7日,他孤独而又贫困的死去。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一生喜爱鸽子,最后陪伴他生命的也是一只白鸽,不知当时,如果他知道变魔术时,作为道具的鸽子会被那样的残杀,是不是当Angier来找他时,立马把那家伙电死了。
        从以上描述看来,特斯拉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我看一个帖子中看作者写到说看了《致命魔术》才知道特斯拉如何如何了得,爱迪生跟他比算个P。我只能感叹现在的人实在容易极端化,听到东边有动静就往东边猛冲,听到西边有动静,立马掉头飞奔。特斯拉是伟大的电学奇才,但是也不要夸大了他,而另一个人物爱迪生却也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致命魔术》中提到了爱迪生的名字,而且暗示了他与特斯拉处于竞争关系。这就涉及当时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的背景了,实际上爱迪生非常看重特斯拉,曾经亲切的称之为“我们的巴黎小伙子”(特斯拉成名于巴黎),但是爱迪生尽管为电学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直流电应用的普及做出突出贡献,却也有固执之处,比如他坚决的反对交流电即使最突出的一例。而特斯拉恰恰在交流电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样,交锋即不可避免了。但是,真正站在交流电阵营与爱迪生交锋的实际上不是特斯拉,特斯拉是一位发明家,却不是一个善于将之应用于商业的人,而这点上爱迪生正显示了充分的才能。于是,另一个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物在《致命魔术》中甚至名字都没提一句,他就是威斯汀豪斯,当时将交流电大力推向商业应用的传奇商人,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同时对手下的发明家又分外慷慨,比如特斯拉便收到了丰厚的报酬。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争在当时可谓激烈无比,双方上得了台面的手段和下三滥的手段都使了出来。当然,最后,交流电一方取得了胜利,人类电学领域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尽管爱迪生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中显得固执,但是,当“死敌”特斯拉的实验室在前面提到的那场大火中被烧毁时,他竟然接纳了特斯拉在他著名的西橙郡实验室建立临时的工作室,或许这就叫做惺惺相惜吧。而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在商业上最后都不太顺利,就爱迪生这边来说,当时,巨头中的巨头――摩根将他的爱迪生通用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合并成通用电气,而摩根这么做时甚至懒得通知他一声,爱迪生也绝望的说“人们将永远忘掉我的名字,忘掉我和电之间的任何联系。”。当然,今天大家看到人们弹起通用电气时总是很自豪的提起爱迪生,不知他泉下得知他心中的悲哀竟被后人称为他的伟大成就时,心中作何感想。而威斯汀豪斯与之类似,在与资本的搏斗中败下阵来,渐渐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力,最终公司破产。
        这就是《致命魔术》当时的一些背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了。我不知道魔术是否有传统魔术和现代魔术这类的分法,但是,我们看到,在片中最初的魔术都是采用如机械装置等手段进行创作,靠的是思维的力量,而且严格限定这魔术师的圈子内,不会借助外力。而当Angier去寻找特斯拉时,似乎也表明着一种新的魔术时代的到来,即借助现代科技,其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武士片,经常会出现的一样道具便是火枪,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很强的武士狂砍人,但是突然一阵枪响,他悲壮的到地,而这往往有武士时代行将灭亡的象征意义。Angier借助神秘机器的举动也似乎带有类似意味。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光电帝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巨人和他们的战争》,本书详细介绍了那场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的精彩故事,本文的资料也多来自于此。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a1adc62f34b08dde6113a33.html

     4 ) You are NOT watching CLOSELY!

    诺兰是我最喜欢的导演,而致命魔术是我最喜欢作品,今天刚刚看完原著才会翻翻影评希望能有所发现。却没想到很多人疑惑的问题那么表面,说明根本没有仔细看电影,其实也正是诺兰哥俩想讽刺的:Are you watching closely?这句话是影片的第一句话,是主题句,更是问观众:你们认真看了吗? 当然致命魔术也是用了大量暗示,看一遍肯定会忽略很多细节而疑窦丛生,所以我推荐大家多看几遍,好电影是禁得起一次次看的,每次都有新的体会。下面我把我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觉得电影从开始就表明了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魔术的电影,中间不仅引出了特斯拉这个人物,也提到了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直流交流电之争。(Angier在山顶看到特斯拉无限供电的灯泡时不由得感叹:Magic! Real magic!)而我认为最最重要也是隐藏得最深的其实是作者想借两个顶尖魔术师的你争我赶的故事来影射出传统欧洲势力和新兴美洲势力(主要是美国),在近代史上的各种竞争。 请大家再看一下结尾Borden对Angier说的话(如果电脑里有的话) "You went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you spent a fortune,you did terrible things really terrible things Robert...and all for nothing! 而Angier说:"You never understood why we do this.The audience knows the thuth!The world is simple and miserable,solid all the way through.But if you can foo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m wonder and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It was the look on their faces!" Borden的话像是欧洲人对美洲人说的,或者干脆就说是英国人对美国人的拷问。想一想殖民者刚刚到美洲大陆做的那些可怕的事,杀印第安人现在还过感恩节不是很讽刺吗。而爱迪生在电影里也是一个比”美国政府更糟“的反派,他代表了新生代美国资本家;而特斯拉是生于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他则代表了老欧洲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而诺兰是英国人这也加强了他作为欧洲人看待美国的立场。 Angier的话就更加露骨了,好像是导演借他之口来阐述美国殖民者的价值观: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强者生存,就是这么残酷。而人民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这个真相,区别就在于谁能愚弄谁。如果你能骗过大部分人,名利双收自不在话下,你更能获得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东西:他们的崇拜。 至此,影片交代出来最关键的冲突即价值观的冲突。B认为A付出了那么多血的代价其实一无所有因为他作孽太多(get hands dirty),A认为那都不叫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另一个激进的Borden也因为复仇心过重而丢了命。这个结尾应该说是精心设计过的,目的就是教人不能放弃原则不择手段,最终害人害己。 如果看过电影后对特斯拉这个人有过研究就能发现更多的线索。特斯拉和爱迪生的恩怨也有点像两位魔术师的恩怨,都是天才,互相不服,都想证明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而特斯拉想的更多的是造福人类,爱迪生却只想发财把专利都据为己有。这俩人的人生也投射出了世界是多么的不公平,真正伟大奉献的人晚年潦倒后世无名,而小人得志被写进教科书广为传颂——No one care the man in the box.如果我们不关心历史上的所谓失败者,那么我们永远被蒙蔽,甚至认贼作父。想想我们的政治课吧。 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是一不做二不休?这个人生选择的主题,也被带到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和小丑的斗争中。说白了还是价值观的斗争。想想我们社会的现状,救人的反被诬告,发个帖也被抓;作恶的逍遥法外,飞黄腾达。这道选择题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回避不了。 还有个细节就是装特斯拉的机器的是一个梯形的柜子。听过共济会的童鞋应该能联想起一些东西吧?如果上面再配上一个三角形的全视之眼the all seeing eye,就是一美元背面的图案。这会不会也是在影射美国精英集团用科学技术在操控人类。只是一个想法,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样的联想。

    the machine

    今天先写这么多,还有对情节细节问题有疑问的可以留言讨论。我看过至少20遍,一般性的问题我想我都能解答。话说我是有点着魔,Obsession is youngman's game 啊~~作孽。

     5 ) 影片伏笔大揭露+疑问

    这部片子没有辜负这个片名,剧情复杂,导演切换来切换去的拍摄手法,也像极了一部魔术。整部片子处处是伏笔,处处是妙招,刚开始让你看着一头雾水,但是随着影片时间的发展,一个一个悬念开始揭露,你的思路也开始慢慢清晰。然而,最大悬念你仍然无法想到,知道影片最后一刻,你才恍然大悟,顿觉整部影片豁然开朗,一切的一切都搞清楚,一个个的伏笔是埋放得那么精彩。 OK,不看别人的影评,自己想想影片中对于最后的谜底揭晓埋设了哪些伏笔: 1、伯登刚开始变小鸟游戏的时候,塞拉的小侄子看出来了两只鸟不是同一只,执着的问:他的哥哥呢?而伯登说:好聪明的孩子。这里影射了他个他哥哥; 2、当伯登第一次去塞拉家的时候,塞拉跟伯登告别。塞拉转个身关门的功夫,伯登就已经在塞拉的房间里了。 3、绳子的伏笔,安吉尔老婆死的之后,安吉尔质问伯登:你到底打的哪个结?伯登却说:我不知道。 4、还是绳子问题,在安吉尔老婆死之前,科特对伯登说:你怎么总是隔几天犯这种错误,以后绝对不许再犯(指打错结); 5、佛伦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塞拉问:我们雇不起他,我会把我的食物分给他一半,我还跟他分享其他东西。 6、接着,塞拉说她怀孕了的时候,伯登的第一反应是:噢,天啊,我们应该告诉佛伦,我们有了个baby!这里的我们其实是指伯登兄弟两,而不是伯登和塞拉。 7、伯登表演接子弹魔术失败了,塞拉给他包扎伤口。伯登的伤口很奇怪,明明没有出血的,可是后来又出血了。 8、伯登每天对塞拉说我爱你时,塞拉说:我觉得你有的时候说的是真的,有的时候说的是假的。 9、同样的一个问题,当伯登和塞拉吵架的时候,塞拉问伯登:你爱我吗?伯登说:今天不爱。这里渐渐暗示出,他们兄弟两每天一个人扮伯登一个人扮佛伦。 10、伯登的女儿跟伯登说,你答应了我今天去动物园玩的,而伯登愣了一下:我说过吗?噢,也许吧。也许今天不行,明天可以。这里又一次的为他两每天交换角色埋下伏笔。 11、伯登跟奥利维拉约会的时候,奥利维拉说总看到佛伦在附近转悠,而伯登却说:你信任我吗?信任我就信任佛伦。 12、伯登被判处绞刑,佛伦最后一次去看他的时候,伯登对他说:对不起,我对不起很多事情,对不起塞拉,我不是有心伤害他的,你要为我们两好好活着。 噢,好累,大概总结了这么多处,不得不说,导演拍得真好。其实片子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的伏笔,比如:安吉尔的机器要用瞎子做佣人、安吉尔的瞬间移动有个向下掉的暗门……等等,就不一一列举拉。 至于有朋友认为伯登兄弟也是特斯拉机器复制出来的,我觉得根本不可能,说明这个朋友还没有把片子看懂。借用IRIS列举的几个证据:A,TELSA的出现在FALLON出现之后。B,TELSA的机器原本是打算产生传送,而不是复制。C,双胞胎对Angier的“The Transported Man”的技法的不解。 不过谜底揭开了,我还是有几个疑问: 1、伯登的兄弟在佛伦这个角色出现之前,是以什么角色存在的? 2、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会犯两遍?两兄弟回去单独在一起的时候,难道不能交流吗? 3、两兄弟小时候是在哪里长大的?难道不是伦敦?否则,不可能从小两兄弟就扮同一个人吧。 4、塞拉说要告诉奥利维拉事情的时候,伯登极力阻止。按逻辑,塞拉应该是知道了伯登跟佛伦是换着做的,既然知道了,为啥不喜欢塞拉的那个还要继续跟塞拉在一起呢?为啥不直接让喜欢塞拉的那个陪塞拉呢?

     6 ) 为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在如潮的好评中我给了这部电影一个差评,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 构思是精巧、剪辑是华丽、演员的表演也确实传神,但这依然不是一部好电影 要问为什么,我想应该先问问我们为什么为魔术倾倒 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默认的前提,那就是魔术师和我们一样是人,但是我们做不到的事情魔术师做到了 所以我们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百思不得其解 试想,如果现在告诉你,台上的那个人是神,不是人,本来就比你高一筹,那么当他表演出任何你无法解释的事情,你还会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百思不得其解吗? 我不会,因为我知道他是神,他在施展神迹,他的表演我无法解释、无法做到是应该的 就算为之倾倒,也只是因为他是神,而不是因为他的表演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致命魔术》不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的前半段,两位魔术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法很精彩,我不停地去猜测,在魔术师还和我们一样是人的前提下,到底还能用什么样更高超的手法去表演Transported Man。但最后的最后,导演告诉我们,你的前提就错了,他不是人,他掌握了神一样的克隆术,所以Transorted Man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是对魔术的玩弄,也是对观众的玩弄 导演最后也完全可以告诉观众:想知道安吉尔是怎样表演Transported Man的吗?其实他是从哈利波特的时代穿越来的,他只是用了幻影移形而已!By the way,他的妻子复活了,为什么?因为他掌握了神一样的力量,可以让人死而复生! 我承认给这部电影差评有些过,起码到twins trick这里还是很精彩的。一对双胞胎为了一个魔术竟然可以共享一个人的生活,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难以想到的,但又确实是现实可行的,这才是魔术,所以令人赞叹。和魔术=牺牲的主题也暗合。 好电影不应该先给观众预设一个现实的背景和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然后告诉观众这其实是科幻世界;就像好的推理小说不应该先描写一个密室杀人案,然后告诉观众其实是幽灵飘进来杀了死者一样。

     7 ) 一切都是假象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英国,Angier和Borden是两位魔术师,学徒时期曾是朋友,不想一次魔术事故中因为Borden的失误,导致Angier的妻子Julia溺水而死,从此两人结下仇并分道扬镳。之后Borden雇用了机械师Fallon自立门户,第一次表演抓子弹时,乔装打扮的Angier在枪上做了手脚,企图一枪打死Borden,因有Fallon介入,结果枪打偏,Borden断了两根手指。Angier也自立门户成为魔术师,Borden看破他的鸟笼机关,让他在观众面前丢了丑并失去了在剧院表演的机会。之后Borden的The transported man成功上演,看起来他好像可以瞬间移动,Angier猜不破他魔术的机关,心里更加不爽,虽然机械师Cutter找来一酷似Angier的人并让他也上演成功The transported man,可某人的魔术师自尊咽不下这口气,派美女助手兼情妇Olivia去Borden那当卧底,谁知美女终究是靠不住的,Olivia被Borden迷得七荤八素,反过来帮Borden暗算了Angier,当中拆穿并羞辱了他的戏法且害他摔断了一条腿。恼羞成怒的Angier跟Cutter一起绑架了机械师Fallon,把他活埋在墓地里让Borden拿魔术机密来赎人,Borden无奈只得写下Tesla的大名(特斯拉,嗯,大家都知道是谁吧),并称这就是keyword。还嫌没被耍够的Angier于是老老实实去了美国找Tesla,却得知Tesla并没有成功为Borden造出transport的机器,再次恼羞成怒正要回国,突然Tesla被爱迪生整惨了只好跑路,临跑前留给Angier某丑怪机器并嘱咐其将之销毁。Angier花了那么多钱,想自己拖着伤腿漂洋过海的不容易,于是试验了机器,发现竟然是复制机,克隆出一个活生生的Angier',原版想都没想就拿准备好的手枪干掉了Angier'。然后Angier带着这恐怖的机器回了伦敦,租下大剧院(“Borden会注意到的那种大剧院”)定下100场The real transported man表演。Borden当然去看了,回来就跟Fallon发火,因为看不懂Angier的机关。然后Fallon在月黑风高之夜注意到每晚演出后都会从剧院后台运出来一个大箱子,Borden得知后说随他去吧,不要管他。没想到第100场演出时乔装的Borden仍然出现在观众席,并设法潜入后台,却发现Angier在传输的瞬间从台上掉进自动锁上大水箱里,拼命挣扎,发呆2秒后开始拼命想救Angier出来,可是水箱玻璃质量实在太好,死活砸不碎,Angier淹死了,随后赶来的Cutter把Borden逮个正着,Borden被认为谋杀了Angier并被判绞刑。
     
    讲到这大家都晕了,当然前面的伏笔还不足以证实猜想,后面用flashback讲清楚了:Angier每天表演都淹死自己,让复制品(同样记忆,同样感情,各方面都一致)出去迎接观众喝彩,故意设下这个套来害Borden,并以此最终证明自己才是更高明的魔术师。Fallon对Borden女儿的抚养权被剥夺,然后Angier以某贵族身分出现要收养Borden遗孤。不想最终原来有两个Borden,双胞胎兄弟一直不停互换身份,轮流当Borden或Fallon,结尾是当双胞胎之一上绞刑架的同时,他的兄弟出现在Angier面前一枪毙了他,然后在Cutter的帮助下找回了女儿,远走高飞。
     
    天,这还是摘要吗,有够详细的……
     
    至于电影到底讲了什么,也不乏众人上纲上线:比如讲到身份互换,讲到牺牲,讲到obsession,讲到所有值与不值的问题,讲到令人毛骨悚然如何淹死自己100次……就跟当时memento出来之后一样,大家也是上纲上线,咂出不少哲学的牙慧。其实Nolan什么都讲了也什么都没讲,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好故事而已。剧中人,都是绝妙的有缺陷的人物,赋予他们一个你死我活的故事,也就够多的了。
     
    原著小说的spoiler在wikipedia上看过,发现电影只是借用了一张皮,而讲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两个人物Angier和Borden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对魔术的态度,相同的迷恋,都表达得非常丰富。比如Angier魔术天分不高却善于舞台表演,而Borden相反,不懂如何吸引观众却是魔术天才,同时两兄弟的细微差别也被Christian Bale诠释得很细致(我记得在哪看见过一个帖子,分析Borden每次出现分别是双胞胎中哪一个,待会俺也写一个),相对而言Hugh Jackman表现出Angier和酒鬼替身就容易得多。
     
    另外对爱迪生和Tesla之间恩怨的影射也非常值得注意,爱迪生是勤奋的试验家,特斯拉则是天才的理论洞悉者,并不是要跟Angier和Borden对应什么的,只是鉴于2006年是特斯拉诞辰150周年纪念而电影刚好掐着时间上映,我们也就不说什么导演编剧肯定看爱迪生不太爽的话了……不过个人意见一句:昨天看到某篇文章讲,爱迪生和特斯拉之间的争斗导致两人人品都该受到置疑,算不得科学大师,我倒是觉得他俩之间这事责任几乎都在爱迪生这个畏后生之人,特斯拉还确实蛮冤的。
     
    再回来讲Angier和Borden兄弟,原著小说里两兄弟叫Albert Borden和Fredriec Borden,其他人知道的Borden名字是Alfred,而Angier叫Robert Angier,我还感慨说作者真厚道,我们转述故事时就用A,B,C(这个是Cutter)就够描述了,不过一直觉得其中有个原作者的文字游戏在里面:当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对魔术师排名和字母表顺序的时候就注意到,表面上看起来Angier赢了,得到观众喝彩,被敌手陷害死在表演中也算死得其所,作为光辉地进入历史,Borden就惨些,被人偷了创意还被栽赃谋杀。并且在观众看来Angier也是更胜一筹的魔术师,不过看first name就发现Albert和Fredriec都该排在Robert之前,确实也是这两只才是更有魔术天赋,前面Borden提到的创新,看穿鱼缸魔术,看穿Angier的鸟笼魔术(这个我很拜,机械牛人啊),以及观察出Angier的“瞬移”后就over-weighted and much more drunk,都证明在这方面Angier还是不如他俩的。
     
    关于Borden两兄弟大家都一致认为有一个比较与世无争另一个成天想着整Angier。这个区别在断指事件之后就逐渐明显起来。喜欢Sarah的是Albert,喜欢Olivia的是Fredriec,有一个情节是Olivia叫Borden为Fredie,Borden一脸冷淡地说:just don't call me that,这是Albert。我觉得开始被Angier开枪打伤手指的应该是Fredriec,从后面两人对左手的态度可以看出来,Fredriec总是藏着伤手,布包、黑手套、裤子口袋,被敌手在眼皮底下做手脚对魔术师来说是一大羞耻,而Albert没有藏过。当Angier的real transported man上演时,开始对着Fallon发火说‘你怎么看不穿他的机关’那个Borden是Fredriec,他大叫着走来走去的时候左手一直插在口袋里,后面在演出完后看到大箱子运出来的那个Fallon也是Fredriec,然后回来跟Albert的Borden汇报,这个场景中镜头虽然没让我们看到Borden的手,但是从动作可以看出他的手是自如地放在外面的,这时Borden说了we leave him alone, leave him with his trick。后来去后台上了Angier套的当然又是Fredriec,这时又是黑手套了。被活埋的Fallon应该也是Fredriec,因为当时去跟Angier交涉的那个Borden看起来还算沉着冷静,应该是Albert,后来说要庆祝,在饭桌上的Borden就是Fredriec了,说发明了新的魔术,每天把自己活埋在找人把自己挖出来,一副死里逃生的口气,并且承认自己名字是Fredie,跟Sarah凶凶的,分明是喜欢Olivia的那个人。还有一个区别的依据是只有Fredriec成天满口bloody某某……orz
     
    看到有影迷说Christian Bale对两兄弟的处理在声线上表现出了细微的差别,这个……我还是没有注意到的……不过Bale的表演真是把俺迷得不行,监狱里Borden跟Fallon告别那段,上绞架说出abracadabra那段,以及最后跟Hugh Jackman的对手戏,都非常精彩。
     
    前一阵在论坛上发现中国粉丝的贴好多都站在Angier这边,而IMDB上几乎一边倒的认为Borden是比较在理的一方。有趣的现象呵呵。据说Christian Bale和Hugh Jackman在表演时就分别觉得自己的角色比较有理,Nolan极高兴他俩这一点上从来没意见统一过……我因为在看电影之前就看完了所有的详细剧透,又是新进的BC粉,当然不会在感情上认同Angier,再加上某人把自己溺死100次……实在变态,想想都脊背发凉……好吧,其实Angier一开始就不对劲,老婆死了本来就不能全怪Borden,对他怒是正常的,发展到处心积虑地要拿枪干掉他,就太毒了些。有Angier饭说断了两根手指和摔断一条腿哪个惨,马上就有Borden饭说对魔术师而言手指比腿重要100倍。话不能这么说,关键是Borden就想整整Angier,报复一下,而另一位拿枪的时候想的可不是两根指头而是置人死地,并且最后Borden拼命想把Angier从水箱里救出来(说了N个bloody...),而Angier却把他送上绞架还抢走他女儿,就太没人性了。
     
    结论呢,结论是老实人坏起来更可怕。Angier开始多可爱,循规蹈矩的,超乖,见一个套钻一个,Borden倒是个坏小子样,说话办事都邪邪的。不过后来却是Angier干出了更可怕的事,所以老实人坏起来更可怕,因为坏得稳扎稳打。

     8 ) 来自客体的致命凝视

    就如同希区柯克毫无疑问读过弗洛伊德的论文那样,诺兰也肯定读过拉康的论文。如果他们两人的电影都是在无意识地实践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更伟大了。可以确定地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价值还远未被发掘出来,他的电影在将来必然是电影理论家的宠儿,如同今天那些理论家着迷地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文本那样。

    诺兰这部《致命魔术》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他如何打乱了线性的叙事结构,而在于这部电影的叙事本身就是对观众凝视的嘲讽。也许片头片尾里那个不知何人发出的画外音最能揭示这部电影(也许也是所有电影)的本质:“你想找出秘密,但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被骗。”

    这部电影的叙事是由两重凝视来结构的,第一重凝视来自于波顿对安杰日记的窥视,第二重凝视来自于安杰对波顿日记的窥视。我们观众能感受到的所有故事(画面)都来自于这两重凝视,然而讽刺的是,作为绝对被动的客体的日记本,却是一个欺骗主体的凝视的陷阱。无论是波顿窥视安杰的日记,还是安杰窥视波顿的日记,都是他们彼此给对方设下的圈套,他们所看到的正是对方刻意给他们看到的东西。

    也许影片最惊悚的地方在于,他们发现自己一直所凝视的客体(日记本),其实也一直在凝视着他们。安杰读到波顿日记的最后,发现这本日记在对他说话、嘲讽着他:“是的,安杰,是我要她把笔记交给你···你以为我会把秘诀轻易交给你···再见,安杰。”同样,波顿读到安杰日记的最后,也发现这本日记在对着他直接说话:“我要遗弃你了,波顿。是的,就是你,波顿。坐在牢房里,读着我的日记等死,因为,谋杀我。”波顿看到这一段时,不可抑制地抬头四处张望,寻找那道凝视着他的目光,然后,他低下头,看着日记本,是的,他发现了,那道凝视的目光正来自于日记本。

    在拉康的理论中,这道来自客体的凝视有着自己的专有名词,那就是小客体a(object a)。它是实在界对象征界的一次侵入,是主体不可避免地与实在界的一次接触。小客体a的作用是颠覆整个象征界秩序和结构,从而破坏整个固定的能指链系统。

    这个概念并非拉康一人提出。早在罗兰·巴特的作品中,就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概念“聚情”(punctum),以与他的另一个概念“滥情”(studium)相对应。简单说,滥情把观众引向一种共享的理解、一种意义固定的模式,而聚情则是抓住一个细节、通过对这个细节的凝视来扭曲整个画面固有的含义。这个破坏整个画面能指结构的细节,其实正是拉康的小客体a。同样,德里达也有类似的概念,他称之为“延异”(differance)和“替补”(supplement)。延异破坏着我们的既定期待,而替补则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中心”分散开来,去关注那些细节。

    在诺兰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纯粹起到锚定画面意义的标志性客体。这是因为诺兰的叙事总是非线性的,而为了帮助观众搞清一个场景到底是位于叙事的哪个时空段,他必须设定出一些“标记”来。这些标记可能是环境中固定的色调、一个反复出现的道具、甚至某个纯粹作为凝视对象的人。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虽然电影在三个时空中来回跳跃,但没人会混淆,因为这三个时空的区别太明显了(街道、酒店、雪地)。同样,这部《致命魔术》中,电影也是在三个时空中跳跃(波顿已经坐牢的时空、安杰来到科罗拉多的时空、安杰去科罗拉多之前的时空),但日记本作为标记性客体,让我们能明白这个场景位于时空中的哪一段(只要安杰拿着波顿日记本,我们就知道现在的时间是安杰已经去到科罗拉多以后的时空段)。

    这种用来固定画面意义的标记性客体,是象征界秩序的一环,它的目的是维护象征界结构的稳定,确保每一个能指都获得自己固定的所指。这种标记性客体必须获得主体的凝视,当主体关注到它,画面的意义就稳定了。但小客体a则不同,它一样在要求主体的凝视,但它的目的却是颠覆结构秩序,因为当主体不断凝视着它时,会发现它也向主体发出凝视,并且,控制住主体和整个画面原本的意义。

    当小客体a存在的时候,凝视者和暴露者的位置发生了互换,主体原本作为凝视者现在却不幸成了暴露者,从原来主动的施虐者变成了被动的受虐者。同样,原本画面结构的固有含义也发生了质变,象征界被实在界的碎屑给暂时颠覆了。在这部电影中,日记本就扮演了这个角色。最具欺骗性的地方在于,日记本一开始是伪装成标记性客体而存在的,它看似无害、被动、顺服,实则在关键时刻露出自己致命的凝视目光,让窥视着它的主体瞬间变成它的奴隶。在诺兰的另一部作品《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的妻子充当了小客体a的角色,成为了莱昂纳多控制整个梦中象征秩序结构最大的威胁。

    戴锦华老师对《盗梦空间》解读上的错误在于,她对拉康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劳拉·穆尔维的阶段,即镜像阶段,而没有理解拉康关于小客体a的理论。戴锦华老师没有看出莱昂纳多的妻子在电影中不是一个被动的、满足男性窥视癖的、消极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颠覆男性象征界秩序的、来自实在界的小客体a。

    劳拉·穆尔维的类似错误也在于此。她解读希区柯克的电影《眩晕》,同样只注意到斯科蒂跟踪并且凝视着马德琳,但却没有意识到,马德琳是刻意让自己暴露在斯科蒂的窥视下、并且进行表演。如果说马德琳是一个被凝视着的客体,那么,这个客体同样也在凝视着主体(斯科蒂),而且,她的控制力量更大。因为她知道斯科蒂在凝视着她,而斯科蒂却不知道自己同时正在被马德琳凝视着。马德琳毫无疑问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或者说,马德琳才是维系着象征界固定秩序(一个让斯科蒂看见并相信的故事)的主动者。当马德琳变成了朱迪并再次出现在斯科蒂的凝视中时,她的作用才变化了,此时她成了小客体a,颠覆了此前象征界的秩序,让整个故事发生了裂缝。朱迪成了象征界的污点。而斯科蒂努力去抹平这个污点,朱迪由着他改造自己,这个时候,劳拉·穆尔维的解读才是正确的,朱迪成了一个纯粹的客体、一个受虐狂。而那串项链最终作为小客体a暴露了整个象征界的虚假。但斯科蒂最后就是胜利者吗?仅仅因为他最后貌似治好了恐高症就能认为他回到了象征界的安全秩序中吗?朱迪作为污点被抹平了(她跌下钟楼真的摔死了),但这又如何?斯科蒂已经与实在界正面接触了,他就如同片头那样,永远上天不得下地不能地悬挂在空中,悬挂在实在界的虚空里,这是对他的惩罚。

    也许与这部《致命魔术》最能相呼应的,是何塞·卡洛斯·索莫萨的小说《洞穴》。这部小说同样是对凝视的最大嘲讽。小说里讲述着一个故事,通过注释,一个阅读这本小说的“注释者”在分析这本小说,最后,这个注释者发现这本小说在与他对话,小说同样在凝视着他。注释者最终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个更大的凝视在关注着他。

    最后,让我们用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这篇论文中的一句话作结:“就可见的而论,一切都是陷阱。”

     短评

    克隆出来的Hugh Jackman别杀啊,给咱一人派一个啊……

    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诺兰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谜底都在变小鸟那个魔术里了。。

    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第二遍才发现其实那个小男孩说小鸟的时候已经道出了玄机 撒~撒~

    10分钟前
    • xaver222
    • 力荐

    精彩绝伦的叙事!伯德的“双胞胎戏法”决斗安吉的“复制人重生”——牺牲是魔术表演的最高精神,双胞胎选择牺牲自我,轮流分享人生;安吉同样也是牺牲自我,却拿肉体做赌注。明显开放式的结局,你猜安吉有没有把新的自己都杀死了呢,如果没有,那安吉其实还没死。我杀了你的兄弟,你杀了我的备份。

    12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这个片子有两个败点,其一:模式天才的胞弟出现太过唐突,显得有些老套;其二:用科幻成分作为支点,略显编剧底气不足。不过整体看来,属于上乘之作。

    16分钟前
    • 推荐

    金刚狼到头来还是被蝙蝠侠给算计了~!

    17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牛逼的导演用的是情节去告诉人细节,而不是台词 咱普通人也是一样 想牛逼就要做到这种境界 不说话同样让人佩服的要死!!!

    18分钟前
    • jijo
    • 力荐

    人类的历史是斗争的历史,斗争的历史是牺牲的历史。现实残酷又悲惨,比起真相,人们更需要奇迹和魔法。我们每天杀死自己,我们选择被愚弄。 诺兰:“《致命魔术》拍得比较仓促,因为制片方希望能够赶在06年内上映。虽然我做到了,但如果有更多时间,这部电影会更好。”

    22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大卫鲍伊真是特么大彩蛋啊啊啊!!!

    25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本片最大的看点其实是用Angier和Borden的幻术竞争来影射历史上Edison和Tesla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基本上一个套路嘛。如果Nolan拍片子总是用这种捣蒜的方式讲故事的话,看多了真觉得没啥意思了。

    2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孪生蝙蝠侠大战克隆金刚狼

    29分钟前
    • 伊宜以忆
    • 力荐

    他选择了和他妻子一样的死法。100次。

    30分钟前
    • 卷阿黁
    • 力荐

    台词和结构都没话说,但是两个主角怎么一个比一个讨厌,真是……金刚狼和蝙蝠侠也救不了你们╮(╯▽╰)╭

    3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一种叫做牛逼的感脚淋漓尽致。

    3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这部片子让我不爽的地方是我一直以膜拜伟大悬疑片的心情去观赏它,它最后却甩了我一巴掌,说:“你个傻逼,其实老子是科幻片。”

    36分钟前
    • 【半注销】
    • 还行

    魔性诱惑升华偏执狂的艺术造诣。波登为达极致牺牲一半人生换来兄弟两人平分作为“一个人”共有一切,却也葬送了唯独相异的两段爱情。安吉为竞争所缚走火入魔,每场演出都是自我杀戮并将直至下场演出的短暂生命接棒给新的复制体,反复却又唯一的体验爱人曾经历过的死亡。献身事业的三人可怜可恶而可敬。

    41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一个与同胞兄弟轮流上台享受欢呼与掌声,一个自我牺牲自我毁灭让复制品延续艺术生命。人性泯灭在狂热之中。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黑寡妇勾引完金刚狼勾引蝙蝠侠,最后玩腻了一走了之

    47分钟前
    • 推荐

    重点是你从一开始就渴望被剧情欺骗,当你彻底陷入一场骗局,你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你看到的,这也是影片的伟大之处。诺兰对于观影情绪的把控和希区柯克是同一级别的!★★★★★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说穿了不管是孪生兄弟还是复制人,让他们对舞台上的成功如此痴迷的不过是观众脸上惊奇的表情和如雷的掌声。当我们一直生活在需要别人给予肯定的怪圈之下,我们就迷失了当初的自己。

    5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