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2010

    2010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84

    主演:罗伊·谢德,约翰·利思戈,海伦·米伦,鲍勃·巴拉班,凯尔·杜拉,Douglas Rain,玛多林·史密斯·奥斯巴内,达纳·艾卡,塔利辛·贾夫,James McEachin,Mary Jo Deschanel,埃利亚·巴斯金,萨韦利·克拉玛罗夫,Oleg Rudnik,娜塔莎·施奈德 

    导演:彼得·海姆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中字

      百慕大异兽

    • HD中字

      宇宙尽头

    • HD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 HD中字

      隔绝

    • HD中字

      我是你的人

    • HD

      氧气危机

    • HD

      侏罗纪世界

     剧照

    2010 剧照 NO.12010 剧照 NO.22010 剧照 NO.32010 剧照 NO.42010 剧照 NO.52010 剧照 NO.62010 剧照 NO.162010 剧照 NO.172010 剧照 NO.182010 剧照 NO.19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1太空漫游》后9年,前国家航天委员会主任弗洛伊德博士(罗伊•谢德 Roy Scheider 饰)接受苏美合作计划,带领发现号航天站设计者科脑博士(约翰•利思戈 John Lithgow 饰)和HAL9000电脑的创始人钱德拉博士(鲍勃•巴拉班 Bob Balaban 饰)登录木星附近的苏联航空站,与苏联宇航员卡布珂(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等合作,空中接轨美国发现号航天站,调查九年前的事故原因,探索木卫二的神秘黑石,并查明宇航员大卫•伯曼(凯尔•杜拉 Keir Dullea 饰)缘何神秘失踪。然而任务执行尚未过半,美苏关系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大卫•伯曼竟突然现身对弗洛伊德博士发出神秘警告。  本片改编自亚瑟•克拉克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获第59界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

     长篇影评

     1 ) “doctor James,can I dream?”

    当计算机被赋予人的感情和思考之后,同样会被希望尊重。
    HAL 9000:“doctor James,can I dream?”
    当发现号上的计算机系统在判断出即将要用自己的毁灭来换取人类的存活之时,它唯一的反应是谢谢doctor James告诉了它实话,并问了上述最后一个问题。那一刻,doctor James面对的就是一个伟大的生命。
    纵使计算机回答平静,但又情何以堪。。。

     2 ) 2010,新的太阳神---在同一个恒星系统?


    2010看完以后,终于知道2001里面的黑石不仅有智商检测的作用,居然还有把行星脱胎换骨改造成恒星的作用。

    电影里,黑石把人类引到即将成为新太阳的木星处,让他们见证新太阳的诞生,还好心地通过特异功能人士(呵呵,开个玩笑)通知他们快点撤离以避免受损。(感觉黑石的拥有者以制造智慧生命为乐趣而不求回报,雷锋啊)

    问题在于,黑石的拥有者真的有必要在同一个恒星系统里面设定两个太阳吗?

    我去查了一下资料,木星由约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距太阳约5.2个天文单位,是一颗气态行星,没有固体表面,也是一颗类球状星体,木星构成的成分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电影把木星作为第二个太阳的培养源显然是极其有根据的。

    但是,当木星被黑石改造体积和质量以至于本身的氢由于极大的质量达到临界值而产生核聚变反应以后(象太阳一样开始发光发热),也就是说由行星变成恒星以后,它的质量已经发生变化,那么它的引力场会相应发生变化吗?它跟太阳的距离会由于巨大的引力改变而互相靠近吗?会像太阳一样吸引别的行星围着它转吗?黑石的拥有者是怎么来平衡这一切的呢?

    木星距离太阳5.2个天文单位,当地球至于太阳和木星之间的时候,地球距木星4.2个天文单位,这样的距离,难道变成太阳的木星的引力真的对地球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据谷歌搜索可知(鄙视我吧,我的相关知识都是用谷歌百度来的),双恒星系统的运作是极其复杂的,其复杂程度大大超过单恒星系统的运作模式,它们在互相围绕旋转的同时,也会对围绕运行的行星造成巨大影响,以至于地球不是被撕成碎片(这个可能性很小),就是很有可能以一种椭圆形的轨道来运行,如果这样的话地球轨道的改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那个时候还是something wonderful吗?

    到时候可能美苏两国的总统不是因为目睹了奇迹而罢兵,而是因为地球变得面目全非而不得不携手进行世界末日的应变了。

     3 ) 关于Hal

    前作《2001太空漫游》看完的时候,我很没有道德地称呼Hal为Hell,借此表达我对他杀人放火(其实没放火,只杀了四个人)的无良行为的痛恨之情。每每看到Hal红色的眼睛(就算是眼睛吧)平静地注视前方时,我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要搞事情。(不过其实好像这个镜头的出现的确是预示了搞事情)然而库布里克其实没拍全,看似邪恶的红眼Hal其实是因为计算机指令相互矛盾,才变得几乎失智。

    钱德拉在给Hal设置基本指令时,严禁他隐瞒实情。然而美国的Discover去木星一带找黑石碑属于机密,要求他隐藏。这是第一处矛盾。同时,Hal还有一个无比超前的功能,当人死光了的时候,他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所以大卫鲍曼在那里切切察察准备把他关了,Hal感到无比恐慌,因为任务无法完成。这是第二处。两害相权取其轻,Hal于是杀了四个人。(美国人不应该蠢到行动之前不对下人工智能的指令的地步啊)

    我们Hal其实很善良的。

    催泪点的主角多半是Hal。他临死的时候,(其实没死)寂寞的计时,twenty seconds,那时候钱德拉已经回苏联飞船上去了,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简直戳爆了我的泪点。他和钱德拉说,I am afraid,正好照应了前作里他对大卫的求情。再来一句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他都知道自己要被destroyed了,他还那么温柔,Hal求你不要再爆泪点了……

    这时候Hal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生命。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Hal没有肉体,却又和人类一样的精神与思维,那么它到底算不算高级智慧生命?我想是算的,因为精神形态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方向(想到了第二基地)。Hal几乎是一个硅基生命,因为他有自主思想的能力,有一个勉强能称之为躯壳的装置。碳基是我们生活中生命的常态,但是宇宙浩渺,谁知道生命的形态究竟会有多少种?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Hal是否是一个生命?

    最后大卫现身安慰Hal,我猜他们两个估计一起双宿双飞变成高级精神体生命了。其实可以脑补一个故事,机器人依恋制造自己的博士,但是他服务的宇航船的舰长深深暗恋了他很久……为了执行博士指令,机器人不惜杀掉舰长的队友。舰长怒杀机器人,却抵不住内心爱意汹涌,救出机器人从此在宇宙间双宿双飞……

    Hal还真是个小可爱啊。

     4 ) 续短评(《2010》VS《2001》)

    Hyams的这部续作初看无聊,再看还是很有趣的。遵循着看80年代的Hyams是如何理解《2001》的思路来看,Hyams仿佛是通俗地理解的。回头又看了老库的最后一章,最后查斯特拉图如是说的音乐配的是星孩,老库要创造的是尼采式的超人,而Hyams竟然真的弄出了一个新的太阳!…倒显得庸俗了,仿佛是单纯想和《2001》的开头以及这首音乐做呼应,某种程度上这个逻辑像恒星大爆炸——像黑洞的坍塌一样。侧面倒也同Hyams贯穿全片的现实主义感一致,估计和他长期接触NASA有关,就连最后的发射的倒计时和镜头都像极了NASA的火箭发射……同时,Hyams也太古典好莱坞了,台词、镜头、配乐、表演,与保留的《2001》的元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而老库的作品几乎完全是艺术电影的风格,尤其是两部拍跨越时间的Dave的对比,回头再看,老库的视听是很有趣的,尤其是表示二人(或者每个阶段的Dave)同时存在的视点镜头,配合节奏、布景,简洁而陌生而神秘;而Hyams则似乎像一个好莱坞大片一样,秀一秀特效和化妆技术就完事了,借外人的视点来看每个Dave露一下……最后发的讯息实在太太没趣了。

    总体来看,Hyams可能根本不太关心宇宙哲学的问题,他似乎满脑子都是冷战-反战,政府阴谋论……但他对Hal的处理却颇有一种人情味。老库的Hal,甚至连老库片中的所有人物,情感/人性似乎都给他抛一边去了,好似他只关心抽象的思辨,或者就是像很多观点指出的他想要批判科技理性对人的摧残。也正是因此,《2001》一直以来都显得如此特别而魅力不减。而Hyams的传统性除了这些传统的人物角色(还蛮老套的)外,竟有一种为Hal正名的冲动,可能在Hyams看来,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使用技术的人,再具体一些,大多数人是没有问题的,一切都是政治家的问题……(不过似乎有个bug,看《2001》,Dave最后看到的真正任务视频就是Dr. Floyd录的,怎么到了《2010》他说他不知呢?)

    Hal的出错被转移到政府上,还塑造了一个Hal的父亲,这个父亲最后与他对话有点人情味,却也只能如此了。那个镜片上的眼泪倒有一种真诚,依靠前部造成的悬念和恐惧仿佛也奏效了,而Hal自我牺牲式和“谢谢你告诉我真相”真是有点过于套路……总之,没想到80年代对人工智能的想象(或者说这部续作)竟是这么乐观,頗阿西莫夫式了。反倒是之前博士说了一句台词很有意思,大意是无论是碳基还是硅基做的都是差不多的,还有“后人类”的色彩;最后Hal竟然和Dave一起通往星际文明也是没想到的,Hyams这个处理和前作比起来还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就这么轻松和解了?!

    总之是很矛盾的。再看《2001》又刻意听了Hal唱的“Daisy Daisy~”,加之有几次听音乐时听到IBM的“Daisy”竟然觉得很动听。想起了上次看《2001》Hal段声音处理的绝妙,愈发觉得也许老库对Hal有种同情的色彩。(估计是没有,虽然很多都会说到Hal最后的恳求,已显得它比较有某种人性,但还是觉得老库没有这层意思,毕竟他似乎全片都不热衷展现这种人性/单个的人。)——可能老库没有,我自己有……//所以到了Hyams这里,虽然看似给Hal的正名显得有些简单和理想了,但对AI——许是自己这段时间受到了老师的影响——生了许多更平常的态度。还是觉得Hyams找到创造者/父亲这一切入点是好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对他的造物一点同情似乎都没有……这又是另外一个伦理问题了,甚至可能更为有趣,在人类的世界里,我们都可以去质疑,父母一定会爱自己的孩子吗?(对比俗话说的“虎毒不食子”)

    大概就是这样子。这电影,中途断了——睡了两次。开头更好笑,下的意英双英轨,默认是意语,开头那人仿佛有一瞬我觉得他像苏联人,但听到意大利语我就纳闷,是不是80年代意大利的航天事业发展了……hhh估计意大利不行滴~不过为何好多资源是意语的呢?

    好久不写这种续短评了。

     5 ) 踩续作不应该成为政治正确

    我喜欢2010,情节从头到尾都很有吸引力,我个人认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承接了2001中那些有趣的谜题。

    我喜欢2001,略晦涩,初识并不太懂,但这像是一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看了评论区,踩续作仿佛成了政治正确。非得说一句前作无敌,续作垃圾才能彰显个人的高贵品味吗?即使续作是快节奏的,缺乏艺术性的,过于直白易懂,不带任何晦涩,也不影响它被观众们喜爱。

    感性表达个人喜好,理性探讨影片质量。

     6 ) 有几个人看懂了2010的结尾?

    这部片比起前作2001来说,略有不足,不足在于前作中没有说明或者说留下悬念的东西,在这一作中依然没有说明,这一点让观众感到很不爽。例如本作中的开头虽然引用前作中鲍勃的最后一句话“上帝,天上全是星星!”,但是后来却又没有对此作任何说明,实在让人觉得遗憾。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想看完前作2001最大的疑问就是大卫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以及他后来经历了些什么神秘的事。这些,2010都没有提及,也许是这个问题导演本人也很难给出答案吧,但是作为普通观众,没有看到期待的东西,就会觉得很失望。
    不过本作的最后结局,导演也花了点心思,不知道大家真正看懂了没有。就是最后那个木星爆炸诞生了第二个太阳,大家可能以为这就是结局了,有可能还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搞了半天就弄出来两个太阳想说明什么问题?和前作有关系么? 对,我第一遍看到这,也觉得这结局设定得有点莫名。但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发现,结尾大卫命令HAL向地球发送的讯息是: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
    所有的世界都是你们的除了木卫四,不要试图登陆那里。

    然后片子的结尾有一处场景是一个冰冻星球然后慢慢出现了树木和湖,石碑立在湖中。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木卫四!木卫四的表面的确是被冰层覆盖的,由于第二个太阳的诞生逐渐变暖,并产生了新的生命。再回想片子结尾处大段的读白,其中有这样的话:将来总有一天,新太阳下生长的孩子将会和旧太阳下生长的孩子相遇...意思就是木卫四会产生新的智慧生命。不知道这个新太阳是谁创造的?大卫鲍勃?抑或是什么神秘力量?

    也许这就是本片的科幻寓意吧:当有一天人类发现了新的智慧文明,要学会与他们和平共处。

    期待这一系列的续作,可以再拍的深入一点。

     7 ) 大象无形

        看了玉兔登月之后趁热打铁看了这部剧,心情很复杂。网上很多人责问斥资多少来登月,还不如多拨点钱给贫困灾区。我并不能讲出什么大道理,但也能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
        借用剧内一句话,大象无形。所以剧中的黑石碑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也只是一个黑色的大方块,根本触及不到他的一分一毫。从这一点,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于浩瀚宇宙而言,既弱小又稚嫩,甚至不足一提。
        生命无比可贵,可文明何去何从,我们都无从知晓。但我始终相信,人类的征途,不仅仅局限于月球或者我们存在的恒星系,一定是星辰大海。否则蔽塞自大与贪图眼前,终有一天会使人类文明凋零。
        毕竟几百万年诞生人类看似已是无比漫长,于宇宙,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宇宙无穷无尽的秘密,才是人类追逐下去的终极奥义。

     8 ) 被资本绑架的续作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它不能说是及格的好莱坞的美式商业科幻片,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作,它更不配。

    1.这部电影被台词填满了,充满着台词却没有美感,仿佛是角色们在唠家常,与前作中精少且充满哲学意味的台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谓人比人气死人; 2.无论是场景上科技感的设计,还是背景的交待,这部2010都作的太细致了,细致到使人失去了想象的空间,这扼杀了电影的美感,留白与未知更令人遐想; 3. 虽说原著是基于冷战背景下的,但电影在改编过程中过于简化了,立意实在是过于superficial,老生常谈的二元对立意识形态确实使人哈欠连连,最后的交待也只是世界和平,如果文艺作品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思考,我认为是可悲的; 4.很多小细节更是莫名其妙,丑化苏联的不人道,苏方的女航天员就对男主角弗洛伊德博士投怀送抱等等,只会让人觉得品味低俗。

    我认为彼得海姆斯还是乖乖去拍动作电影吧,在那里去展示他那无处安放的男性荷尔蒙比较好。

     短评

    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作而言是比较平淡无奇的,填了HAL与其它2001中挖的坑。木星变太阳什么的,不该很有史诗感么,但却没拍出来,84年就这样败给了68年.......

    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这部续作/改编作,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14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一84年的片儿,现在看都不过时

    16分钟前
    • 阿朴
    • 推荐

    库布里克拍完2001后销毁一切模型,特效组根据照片还原,其还原度很高,值得称赞。HAL温柔冷静的声音语速变快,变味很不爽。弗洛伊德博士与苏联同伴搭乘的飞船总让我觉得是《异形》串片场。黑色石碑吞噬木星比苏梅克-列为9彗星94年的撞击更为震撼。至于用双面胶把笔粘在玻璃上制造漂浮状态也算致敬吧...

    18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克拉克的2061跟3001也拍拍算了,落个圆满

    23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虽不似库老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神风范,但也还原了不少原著精髓,值得五星。看完才倒回去找刘翔,好想读遍克拉克老师的作品,看看他有没对我朝经济做过什么预测。

    26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

    29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哈尔是个好同志~

    31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在我看过的所有太空片中,这是唯一一部只死了一个人(而不是只活了一个人甚者全军覆没)并且顺利返航的片子。片子主题特积极:开发宇宙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宇宙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属物品。可惜可惜,政治家们是永远也不会这样去看待任何问题的。ps:84年的太空片视觉能做成这样,真是叹为观止。

    35分钟前
    • 猩猩王ி
    • 推荐

    跟2001比,当然差远了,2001是诗篇,2010是普通的记叙文。博士离开地球之前婆婆妈妈地跟老婆孩子告别,太磨叽了,不喜。不过以1984年的水准,也算一部合格的科幻片。Helen Mirren一开始一直没认出来,倒是个惊喜。

    40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还行

    是《2001太空漫游》的清晰注解,然而16年后,本片只能算《2001》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同时因为彻底分解了《2001》的神秘与未知震撼,反而流于平庸。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克拉克被誉为世界科幻大师了,这是跨时代的电影作品。相较于库布里克极度符号化的2001,这部充满故事性的2010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同时较前作有着密度更大的科学细节,观感极为舒适!

    44分钟前
    • 铭记的铭
    • 力荐

    这部电影在1984年告诉我们,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相比《2001太空漫游》还是差很多,故事上相承,气质上则不过是个标准普通的好莱坞太空惊悚片。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这部1984年的电影算是库布里克于1968年的电影漫游太空2001的续篇,也是亚瑟•克拉克小说太空漫游系列改编,对2001年太空漫游这片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诠释,但本片比起16年前的前作就显得平庸了,喜欢“太空漫游”这系列科幻作品的可以看看。

    48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2010:太空漫游》原本只算是一本过渡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之后内容成了过于平铺直叙而无头无尾的片段。导演改变了库布里克的叙事节奏,在视觉效果上与前作保持吻合,除了极重要的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展现。同时影片放大了原著的政治因素,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仍空洞,这也是很多时候影像逊于文字之处。

    51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HAL说话的时候,一种面对新智能的恐惧

    54分钟前
    • 冬林箭
    • 力荐

    也很好看呀!只是开头的话痨,不喜欢,但是对比2001,什么都不说,看完懵很久,2010解释的清楚多了,还给我们的哈尔平反了。宇宙真美,宇宙对待地球,真的有这样的善意吗?好好珍惜脚下的地球吧,真相肯定没有这么甜蜜。

    55分钟前
    • alan3396815
    • 力荐

    与2001相比,一个晦涩,一个通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变成了容易让人看懂的叙事片就看低2010一眼。虽然不及2001的诗意和哲思,2010更多的把重点放在科学与政治无关,人类和平这种主题上,最后包括HAL发疯的原因和那句“Will I dream”的含义也都和2001联系上了,总之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独立”续集。

    58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非常好看,广袤的太空+瑰丽的木星+神秘的黑石+巨大的飞船+智能的哈尔9000+诡异的鲍曼+美苏争霸战+新太阳的诞生……这些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

    60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结尾之前的部分都太平淡了,又没有2001的味道~结尾部分是精华,HAL和钱德勒以及鲍曼的对话又一次让人觉得HAL很可怜:"thank 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Dr.Chandra,will i dream?","I'm afraid"…挺感人的… 结局“木星太阳”和“木卫二地球”的诞生绝对波澜壮阔~~~石碑又再一次出现并将再一次启示新的文明…

    1小时前
    • PLAYTOY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