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海岛生活记

    海岛生活记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3

    主演:杨魏玲花,曾毅,黄子韬,马伯骞,R3HAB 

    导演:宫鹏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剧照

    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2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3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4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5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6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6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7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8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19海岛生活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星电音联盟》衍生节目,记录选手海岛日常,幕后花絮。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而已,算不得影评。

    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优酷上很多电影是收费的,而我却幸运地看到了雷德福德主演评分很高却不收费的字样,觉得更加有必要看一下了。

    没有人配戏,没有对白,只有自己一个人来演绎,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趣。即使是雷德福德这样演技一流的人依然令有些观众感到昏昏欲睡,我想那是你在观看的时候没有真正深入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假如你是他,你会跟着他一起惊慌、沮丧,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风雨熄灭。当他最后几近绝望时选择沉入海底,是一种人们对生活对世界感觉到绝望时的隐喻式的呈现,其实每个人或许都难免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需要经历一下这种绝望。当他最后被救起时,我在沙发上为这个老人欢呼,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词在此时是多么的贴切。这部电影的情节令他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的生命,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告诉观众,绝望时当重新燃起希望。不是吗,影片中的希望正是靠他燃起了最后所有的物品,甚至赖以寄身的充气救生筏而得到的。绝望的向海底沉去,看着那个仿佛燃烧成一个句点的救生筏,all is lost,生命一点点被吞噬,这时奇迹出现了,仿佛漆黑的海上有个声音在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还得提一下那个令主人身处险境几乎丧命的集装箱,开始当我看中文”好运”两个字时,感到有点讽刺,难道在这样一部只有一个演员情节简单的片子里都要揶揄一下天朝吗,呵呵。但我总觉得这既不是想揶揄天朝,也不是无意间随便选了这么一个有中文的废旧集装箱。“好运“两个字出现在影片开头,难道不是对最后主人公被救的似有似无的一种暗示么。但如果一个集装箱上面不是“好运”而是“good luck”,那就很奇怪了。中文在这里仿佛是一种神秘的符号,揭示最后的结局。这个联想属于我的“意淫”,呵呵。

    在豆瓣的短评里面看到有豆友说主人公就是自己“作”,如果从我天朝的传统农耕文化来看,这确实很“作”,这把年纪不是应该在家对着儿孙乐呵乐呵,或者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等死吗。请想一下,西方文明的一步步走向世界前端,是离不开航海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探索挑战精神的,而这部影片里主人公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挑战命运拯救自我的情节,不管是有意无意,都非常巧妙地对应了西方文明里对那种个人价值的思考和呈现。当你独自一人而临失去生命时,你仿佛无比贴近上帝,呼唤他的拯救,正如在少之又少的台词中,老人发现装淡水的塑料桶中全是海水时,抱着头痛苦地说了一声“God”。这种文化是我们的文化里没有的,虽然我们也会喊“苍天啊大地啊”,“我的妈呀”,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会让一些人觉得这老头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跑到海上去作死。

    昨天晚上看过,随后在豆瓣做了记录性质的短评,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一直都非常喜欢雷德福德自身的个人魅力和他的表演风格。更为重要的是,未曾想到雷德福德会在七十几岁的高龄选择出演一部这样的影片,令人钦佩(是不是也证明了一直以来自己内心对他的喜爱和推崇是多么值得多么令人骄傲)。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挑战——身体上的,演技上的,在我小小的个人视角来看,他的挑战是成功的。无疑,影片也是成功的,那么多提名和获奖,绝非浪得。

     2 ) 老年鲁滨逊漂流记

    老人的海上荒野求生,老人鲁滨逊漂流记,看近80的老戏骨还能在暴风雨中在风浪中搏击,真是令人钦佩,一个红色的集装箱刺穿了老人的帆船,虽然几经修补,但帆船还是行将就木,在风暴中老人不得不弃船,登上救生艇,好不容易看到一艘货轮,却没看到他似的走了,白天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小鱼,却被鲨鱼咬走了,晚上看到一艘巨轮又发信号弹,还是头也不回地开走了,不久他又看到一艘巨轮,此时已经没有信号弹了,他只好烧纸想要引起注意,没想到把救生艇给烧了,被迫跳入大海,没想到巨轮看到了火光,真的派救生船把他给救了,当然这一切也可能是老人临死前产生的幻觉。

     3 ) 希望就在转角

    这是一部罗伯特•雷德福的独角戏,跟多年之前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有些类似,都是演技派的老戏骨,独自面对失联状况,独自求生。虽说都是被茫茫大海所包围,但却也有所区别,跟“阿甘”在荒岛上独自生活相比,本片中的罗伯特•雷德福的环境则更加凶险也更加糟糕,一艘小破船在惊涛骇浪之中摇曳、倾覆,然后再登上救生艇继续挣扎求存,相比《少年派》没有那么的华丽与魔幻,但却更加的真实,也更加的残酷。
    影片谈不上有多精彩,跟阿甘在荒岛上的自言自语相比,雷德福全片几乎都没有台词,总共加在一起好像不到5句,还几乎都是对老天的抱怨。剩下的就全部都靠演员自己的表演了,肢体动作、表情传达了太多的东西,也支撑起整部影片,将人类在逐渐陷入绝境之时的那种挣扎,强大的求生欲望和本能足以支撑起一个人在绝境中顽强的抗争,但当一切尽失的时候,所有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全部毁灭之时,绝望的阴霾笼罩整个世界时,当决定放弃挣扎,放弃抵抗,放弃人生,放弃一切,彻底妥协的时刻,却发现希望就在转角。
    在片中,观众们会发现,平时羡慕的高富帅们牛掰的单人航海,原来也不是好玩的,高大上的帆船其实也脆弱的很,随便碰一下就一个大洞,来个大浪就底朝天。等上了救生艇,也不是看见大船就能得救的,那还得人家发现你的求救信号,男主两次与被救擦肩而过,也是导致他最终绝望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危机时刻保持一颗淡定的心非常重要,这一点保证了男主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也保证了他能够一次次的从挫折中崛起,重新收拾残局。所以呢不要随随便便的就深入看似平静的大海,搏击风浪不是那么随意简单的事情,经验、勇气、力量、坚韧缺一不可。
    蔚蓝的大海之中景虽美,但置身其中水米尽绝的孤独漂泊者,就没有欣赏美景的心了,片中一次次从海底仰拍救生艇的镜头中,跟孤独无助的男主相比,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且自由自在,在它们的世界中黄色的救生艇显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而掠食者的到来仿佛也在讽刺着,男主窘迫艰苦的现状,手边一望无际的大海,丝毫不能提供吃与喝,只能望洋兴叹。水中的鱼却在大快朵颐。
    影片最后的画面中,终于是出现了第二位演员,不过只有一只手,这只代表着希望甚至对于男主角来说代表着一切的手,让他所有的坚持与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没有选择过早的放弃,终于迎来了拯救的到来。

     4 ) 自然无常,生命至上

    《少年派》《地心引力》让你感觉到生命之火是逐渐燃烧的,简化的说就是求生的希望和欲望是随着时间增加的,而此片中的生命本能是无息湮灭的,绝望在整个漂流之中随身体机能的减弱而增强。片中时间的流逝从日出,正午,到夕阳和黑夜,也匹配着老人笃定到放弃的心态变化,最后燃起的那把火以及伸出的手是幻想中回光返照还是切实存在的的希望却没有给出答案。

    也许敬畏自然还是战胜自然已没那么重要,我们不应该奢求这个只有30页的剧本非得给出唯一的解释且这也不是影片存在主义的根本目的,毕竟根据好莱坞的规矩一页本子便是是一分钟,按照很多人的逻辑就是只有30分钟的故事硬是拖到了100分钟。如果有人还用故事性来苛求此片,就相当于让没有手指的多拉A梦非得比出V的手势一样无耻,撒娇指数堪比自己给自己电影五分却要求别人不准给差评的缝少肛同志。

    我们都知道电影台词的基本功用便是给观众传递信息,传达过程中还有解释作用。而《一切尽失》有意让角色无言便断了我们了解老人的遐想,这是非常大胆的,因为毫不了解背景我们该如何去揣摩老人的心里状态呢?想想《荒岛求生》里汤姆汉克斯的求生信仰是智代为人足球,《地心引力》桑婆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坚持,《少年派》为了自己死去的家人而活,那这位老人呢?回答:生命本能!片名中的“一切尽失”便是此意,与世界断联,存身与生命起源的海洋中,活下去便是纯粹的生命本能。

    其实“一切尽失”的又何止是扮演老人的罗伯特雷福德呢,作为观众的我们少有的对角色一概不知,对角色的陌生和信息的空白也让我们“一切尽失”。对于很多影迷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有如此尴尬的观影经历。不知道角色行为的动机在哪里,连求生的方式也摸不着头脑,在银幕面前只能焦急的等待着老人的下一步作为,要知道《少年派》和《地心引力》至少都会交待角色自救的思路。其实如此的处理方式便是让观众 不再是旁观者,也能切身的感受到那种前路渺茫的无助感。

    罗伯特雷福德借助沉默的力量让我们目不转睛的聚焦在他的表演上,演技无须多言,一名70岁的演员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角色起伏的状态表达的淋漓尽致。但影片没有台词就真的很安静吗?显然不是,电影声音部分由音乐,音响和台词组成,而《一切尽失》在摒弃台词之后将其余两个效果做了完美的呈现。根据距离,不同声道的组合混响将漂流之间的灾难感真实还原,如果《少年派》和《地心引力》都在借助科技制造画面视觉奇观上的立体感,那么此片便是在声音制作出了3D效果。全片中声效的起始代表着这段情节的开始,罗伯特雷福德的动作则代表这段情节的发展,而那句Fuck和Shit展示这段绝望情节的结束。用配乐和音响剪辑配合着角色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暴风雨来一段,翻腾倒海的将单一的情境处理的跌宕揪心。

    影片的叙事是自然主义的,不仅是故事的主题在于人定生天或是敬畏自然亦或是体现出当代《老人与海》,而是老人在漂流过程中不加人为的粉饰和干涉。从撞击集装箱,到暴风雨来临,还是两次获救而不得的故事走向中,都是顺其自然,不会有故意安排的戏剧性存在,没有浪漫主义的添材加火,片子的真实感陡然而生。结尾处的那只手,看上去有获救的可能,但一切就在白光之中戛然而止,谁都不能准确的说老人是否获救,因为生命同自然一样无常!

     5 ) 挺好,但是不推荐

    首先得说,这样一部:一个演员(罗伯特雷德福,以下简称德福哥)、几乎无台词(如果两次呼救+一次咒骂算台词的话)、一艘船(后来船沉了变成救生艇了)、整个情景就是一片苍茫大海看似如此无聊的电影居然被我兴致勃勃的看完并且写了一篇影评予以记录,除了对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表示由衷的哀悼之外只能说这电影拍的还是挺吸引人的。影片如果从航海知识以及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错误和荒谬之处的话我猜可能得写个一万来字,但我仅以我共鸣的角度予以阐述。
    整个片子的基调就是不停的制造苦难并且让苦难升级,解决完一个发现希望在转角的时候下一个苦难接踵而至,不耽搁不含糊。有点像日本漫画,主人公上来被揍得七荤八素突破了自我干掉了BOSS,本以为从此以后牛逼了挺个10集8集的没啥问题了,没想到下个BOSS之后还是被揍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你突然发现要是不想死就还得突破自我….
    困难一、德福哥在船上睡觉,结果船被一个莫名其妙漂浮过来的集装箱撞个窟窿哗哗漏水,船舱里面电器、日记被无情“浇灌”,影片上来就给你一种完全无从下手、只想怒吼一声“艹你妹啊”然后撒丫子走人的烂摊子;希望一、德福哥不慌不忙一步步的从摆脱集装箱到给船舱排水再到最后给船体缝缝补补,终于把这烂摊子收拾好了可以喘口气上甲板晒晒日光浴的时候------
    困难二、一场狂风暴雨“如期而至”。开始船桅被吹断、船身水中自由转体360度(整个船翻过去的时候着实捏了把汗,我觉得没航海知识的人看到这里应该和我一样觉得船基本不能翻回去了吧),然后德福哥回船舱拿东西,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船体晃动德福哥被木桩直击面门昏死过去,当时已是齐腰的水深…就当你觉得就算德福哥不昏死过去也得被这狂风吹散在海面上何况是现在的昏死状至少也得被呛死之类的时候导演再次伸出“橄榄枝”------希望二、雨小,德福哥苏醒,发现除了额头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之外别的倒也无什么大碍,船舱进水太多有着几乎被揍沉的节奏但好在哥有救生筏;
    困难三、船沉彻底。茫茫大海一望无际、一叶孤舟飘荡在海平面上孤立无援、一点点吃的、一桶淡水、一个应急救生包,各种的恐慌无助无知所错;希望三、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打开救生装备,翻出一个能根据时间、太阳位置定位的装置,然后现学现用,在地图上一点点的做标记,给自己以希望。
    困难三点五、迷糊睡着了之后突然发现救生筏漏了!(一直没看明白为什么进的水,也没看明白后来怎么就不进水了);希望三点五、用吃饭的罐头盒以及旧衣服将救生筏的水排出。
    困难四、第二场大暴雨来临,救生筏同样上演水中自由转体360度,德福哥差点没淹死;希望四、打开拉锁,游到外面,凭借一己之力将救生筏翻转过来。雨很大,但非常巧的是把救生筏直接掀翻的狂风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就像从没来过一样。紧接着,同样,雨停,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意识到自己好久没喝水了,于是拧开水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
    困难五、然后发现水是咸的直接就吐海里了,想到这个罐子是刚才船漏了之后用来排水的于是晃了晃倒掉。又倒了一杯,这次很好很直接,一口就吐船上了。看了看桶,终于明白不是杯子的问题而是由于自身原因没保护好自己的水桶,整桶水都被污染了!在吃了这么多苦历经这么多难之后德福哥都默默承受隐忍不发,现在突然被断了生命之源发现负能量已经爆棚于是彻底崩溃,歇斯底里仰天长啸发出了憋闷许久的那句经典台词:F..FU….FUCK!!!!!!(此处翻译成中文我想应该是:你麻痹,有没有你们这么玩人的啊!!!)希望五、在我这个文盲都能想到把海水加热蒸发自制点淡水之后,这个独自在海上漂泊许久的前辈终于也想到了;并且非常诡异的发现了虽然整片海域都没有鱼群但是船下面却聚集了好多,然后从救生装备里面拿出了简易钓鱼工具(注意顺序,不是先看到工具再想到钓鱼!真是不得不吐个槽,德福哥对这个救生袋里面装的是什么以及每件物品都应该怎么使用是完全的不熟,结果就把这袋子当成小叮当的神奇布兜了,每次都是想到需要什么了然后直接翻袋子拿出来!)总之,淡水+食物+离希望越来越近的希望+一艘船,一艘由远及近的船!
    困难六、看到这我其实挺崩溃的,以这个电影的尿性来讲这船肯定是不能发现德福哥的,那这里安排船的出现就尼玛太坏了!本来就接近崩溃了,结果你给了一个这么大的希望然后来一句“逗你玩”…..太残忍了!果然,纯纯的这个尿性。希望六、没有对应的希望六。
    希望六.五、鱼线狂动,德福哥慢慢的一点点的拽着鱼线,就在马上拽到船上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困难六.五、这个看似充满希望的画面被水里突然窜上来的鲨鱼一口吞掉了,镜头一转,船底下都是他妈的鲨鱼,如果救生筏一直漏水的话….
    希望七、又一艘船,又一艘由远及近的船!困难七、我退出了全屏,发现电影还有20分钟左右才能结束,好吧,你们实在太没人性了,这种时候这种事情都能拿出来开两次玩笑…德福哥在经历了第一次呼救失败后看见第二艘船的表情虽然激动但也没那么激动了。就好像你拿着一个大骨棒把你家狗招呼过来结果给了狠狠的一个大嘴巴子,过一会你再用同样的办法叫他,他虽然也能来,但来的肯定是嘚嘚瑟瑟了。再次果不其然,第二艘船毫不犹豫的开过去了;
    希望八、德福哥拿出地图画X,唯一的希望就是地图上离目的地依然很远但越来越近的希望了…
    没有食物+淡水严重不足+两次希望破灭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多日的劳累=身心俱疲万念俱灰。可以说走到这步基本也就看开了,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感情也就趋于平稳了。于是德福哥很自然的掏出纸笔和一个玻璃罐子开始写遗书:“我很抱歉,也许现在道歉已经无济于事了,但我还是要道歉,我努力过,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努力过,努力变得真诚,变得强大,变得善良,学会爱,做对的事情。但我没有成功,我知道这种事大家都有独到的体会,我真的很抱歉,这里一切尽失,只剩饱经摧残的躯壳和灵魂,还有半天的理智。我现在知道没有推脱的借口,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承认,但我终归还是承认了,我一直奋斗到底,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至少问心无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收获比我多,我会想念你们。我很抱歉。”这是电影最开始的一段独白,肯定是遗书的内容,前后呼应。这段台词看了好几遍,各种共鸣各种升华各种爱!“我经历了种种困难,我很坚强很tough,虽然最后还是败了,但我毕竟是努力过了,我无怨无悔,我对得起自己,我爱你们。”
    整个影片就像是人生的缩写,前方总有未知的苦难等着你,那些个苦难可能是你未曾遇见过的、可能是让你手足无措的,但你不要退缩不要害怕更不要绝望,你需要做的只是稳住心态直面苦难然后一下下的击碎它!你要坚信,希望就是那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就像电影最后结尾处的那一束光、那一只拽你上船的手!

    其实影片可能就是根据一个老头独自在海上漂泊,遭遇了风暴然后顽强的活下来最后被人救上岸而改编的真实的、灾难故事呢……

     6 ) 一切未失,它早已经在我们的人生里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在Redford一次又一次与暴风雨的搏命,一次又一次收集最后的一丁点食物和淡水,一次又一次看到船舶经过时燃起炽热的希望直至最后如烟火般在海面熄灭时,我都一直在惦记着结局。难得年轻的J.C. Chandor这么老辣的叙事节奏,难得Robert Redford晚年近乎要将最后的生命付之一炬般的表演。Gravity的导演选择了一种安全但缺乏新意的方式,那这部All Is Lost呢?如果最后获救,大多入戏的观众纠起来的心会舒坦过来,但有些落入窠臼的结尾难免显得虎头蛇尾。如果最后Redford就这么死在了海上,这部电影又未免剑走偏锋得太过决绝,除了坐在那欣赏一个人的死亡过程,观众们看这部电影到底得到了什么?

    所以电影的最后,以Redford被一只水上伸出的手紧紧抓住,然后整个银幕化成茫茫白光作为结局的一幕时,不得不让人激赞。影院里有观众起身鼓掌,为了Redford历尽艰险获得的最后救赎;也有人坐在椅子上一语不发,黯然的眼神里写着他们觉得最后Redford还是沉入了海底。在8月Telluride电影节的观众见面会上,Chandor和Redford就对观众做过这样的测试:“到底有多少人相信他最后获救了?”观众举手的答案分化得很有趣:一半对一半。

    相信主人公最后获救的人们乐观的理由很充分:在两次遇船而不能获救之后,事不过三。尤其是在Redford的整个救生筏都被点燃的时候,夜晚海面燃起的熊熊烈火没有理由被忽略,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会冷血到见死不救。于是即使在他精疲力竭沉入海底之时,救生船及时赶来,Redford还是能奋起最后的一点力气游向水面,紧紧抓住船上伸来的那只手。电影的海报上在名字"All is lost"下边不是也写着么:“Never give up”。只要不放弃,就总还有希望。

    觉得主人公最后还是葬身大海的人们也有着悲观的依据:最后漂流的一两天,Redford的食物和淡水早已消耗殆尽。最后的那只手,那道白光,甚至第三次遇船本身就像是一场濒死体验。他的救生筏已经随着洋流漂离了主航道,遇船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所以最后的夜晚茫茫大海上那艘船的灯火才显得如此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隐藏得更深的是电影开始时主人公的口白,那不是他获救后的回忆,而是第八天时他在漂流瓶里写的话。

    有人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有人在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有着最执着的信念和最顽强的生命力,我也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最绝望的电影。

    但这部电影必须只能有一种正确解吗?这个世界也必须只能有一种正确解吗?

    至少我觉得不是。因为我一直相信其实每个人都不过是在从不同的角度,透过一枚棱镜看这个世界,运气好的人能得到一种纯粹的颜色,但“赤橙黄绿”并不比“青蓝紫”更正确。

    所以我也一直相信,如果可以,对于一本小说,或者一部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总是很好的,尤其是拿捏得通透圆润而且恰如其分的时候。

    电影中丝毫没有交代这个海上独自漂流的老男人的前程往事,甚至连姓名也没有,这也显示了导演和编剧J.C. Chandor在这部电影中包含的一颗巨大的野心。在人生海海的孤独和漫长里,你可以是,我可以是,每个人都可以是这个独自漂流的老男人,这也可以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电影。导演讲了100分钟的故事,到最后的一幕,他把这个故事完全交给观众:“拿去吧,我的工作就到这,这个电影现在完全属于你了。” 然后观众会自己去思考结局,用自己人生里一直相信的东西去补齐它,如果合理,他或她会觉得很舒服,很坦然。然后这部电影将留在观影者的脑海里,成为他或她人生的一部分。

     7 ) 和别人相处,让我觉得麻烦

    想起来电影社一起去看《一切尽失》, 大部分的观后感都是诸如“不能脱离人群,不能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还是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此类的总结。 这样说的人,恐怕是从来都没有体会过孤独的妙处。 我好像踊跃发言来着? 大概是说,孤独又落魄的时刻,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一段。你自己走不出去,其他人帮不了你,绝望一波又一波地打击你的肉体,磨练你的意志。你得不到救助,自己的体力也早就耗光,濒死的那一刻终于有人伸出手,带你逃离黑暗的海底。 你沉着冷静,以为生命终会结束在孤独的海上,事实上这片海,只不过是寥寥人生路途中必经的一段。亲人、朋友、爱人、陌生人都帮不了你,你只能自己用尽气力,挣扎求生。

     短评

    极简主义的“老人与海”,只是一个老人平静而没有前因后果的对抗命运。个人背景被全部抽空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看着他左手那枚戒指,想象他是怎样一个有故事的人... 好片!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分打的一点不违背良心,我看着实在是难受。是什么淡定的力量让老爷子全程不流泪不伤悲不绝望(淡定的绝望?)在一个小时的时候才怒吼出了God和Fu*k?如此阔气又淡定的伪航海家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被编剧扔在了远海,艺术性到位可观赏性太弱,至少我真的就一直吃东西喝水心不在焉无法专注

    6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较差

    老人与海,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基础上不加任何虚构的戏剧化的事件,却可以拍的这么跌宕起伏有声有色,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J.C.Chandor加到我的大师导演预备营里。在剧本上,这和【地心引力】是两个对立的做法,相比之下,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更有种。★★★★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种绝望的感觉是一点点渗出来的。不停的努力,却仍渐渐陷入深渊。雷德福太辛苦了,快80的人了还这么拼。仅当做一部遇险与抗争的片子看就很好看了。不过,如果你真的尝试过度阐释,去做些政治或经济的隐喻其实也蛮有趣的。比如因一个中文集装箱遇险,被大货轮无视。有一种小家一点点被蚕食的无力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9.25 扣人心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J•C•山多尔没让我失望。第二部长片,全片几乎没有对白,只有罗伯特•雷德福一位演员,挑战《老人与海》一般艰难的拍摄环境,勇气可嘉。比《利益风暴》更多了一份绝望感。

    13分钟前
    • 小A
    • 力荐

    上帝若喜欢一个人,会亲手把他的心打碎;上帝拯救一个人之前,总是先将他推下悬崖。罗伯列福近80高龄演这片,当真是现代版<老人与海>啊,独角戏,几乎无台词,极简的配乐融入环境声中也几乎无法察觉。可跟《荒岛余生、荒野生存、地心引力、127小时、活埋、月球、失事、少年Pi、我是传奇》凑个豆列了。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此片的选角导演太容易当了;这是imdb上唯一只有一名卡司的长片吗?看完我只想说:翻译我来做!

    21分钟前
    • tintin76
    • 推荐

    雷德福太勇敢了。能在如此的年纪把这样一个艰难的角色演得这么好,我已经无言只剩敬佩。有时候不作一个燃烧殆尽的最后努力(就像电影里展现的一样),是不会知道生命可以同时这么脆弱又这么顽强。把这和地心引力连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都是孤独的人求生,但一个很好莱坞,一个很不好莱坞

    2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出精彩出色的独角戏,面对绝望恐惧的求生大战,同时也有金融危机的隐喻。罗伯特·雷德福表演很出色。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人的求生欲望真是不能小看

    30分钟前
    • ╯^╰
    • 还行

    很真实的感觉,独角戏,内心戏,演员不容易!还好最终获救了!

    32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我差点就觉得结尾不能太棒了 结果获救了

    37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出生于1936年8月18日 好片子好演员

    39分钟前
    • 点不着的烟
    • 力荐

    请收看BBC荒野求生2013特辑之老人与海。又名「老年Pi漂流记之无虎酱洁版」「月心引力」「活淹」「you-know-how-many小时」。既然不给人物任何背景介绍,那好歹给点求生指南常识吧,给点海上奇观历险吧,给点节奏吧给点细节吧给点神转折吧。不算难看,就是我把裤子脱了之后感到空虚寂寞冷啊。

    41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节奏缓慢。作为一部无台词无旁白的电影其镜头语言并不出色,有些行为的意义和目的对没有航海经验的人来说会觉得莫名其妙。应该是航海迷、生存迷或者帆船玩家才会喜欢的电影罢。

    46分钟前
    • 无趣
    • 较差

    还行吧

    5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一个人,一句台词,和大海。完全可以力挑《少年派》和《地心引力》。问世间还有谁能像Robert Redford这样,77岁了拿完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演海难独角戏?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在演出,热泪盈眶,永远的Sundance Kid。

    54分钟前
    • 潘萌SoPhia
    • 力荐

    老年Pi的诡异漂流。奇妙的观影体验,看电影时不知道他在干嘛,他出海是到底想干嘛,他在船上折腾来折腾去到底是为啥,他最后到底干嘛去了,统统不知道。前半段重复的片段太多,让人怀疑导演是刻意消磨观众的耐性完全把自己代入情境内感受到切身的孤独感。

    56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用火光画一个句点,然后重新开始。

    58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從電影完整性角度來說,影片缺陷明顯,事件起因並未敘述清楚、人物背景也沒建立完整,但作為一部獨角戲電影,影片又是成功的,Robert Redford用精彩的表演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因為劇本僅止於人與自然的對抗,難以和同類獨角戲《Life of Pi》和《Gravity》相比,給人的震撼少很多。

    60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