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徐欢,张越佳,汪哲,祝捷,王惠,訾瀚,冯雷,王冲霄,潘懿,寇慧文,叶君,丁曼文,孙戈霆,赵文忠,崔宇,汪隆,杨晨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09集

      高原之歌粤语

    • HD独家中字

      鲨鱼超能力

    • HD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

    • 全2集

      比尔·拉塞尔:传奇中锋

    • 荒野独居第七季

    • 完结

      亿万富犬

    • 完结

      肌肉混战:美国角斗士传奇

     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长篇影评

     1 ) 如果国宝会说话

    2018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季 去一个地方爱去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去植物园。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集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第三集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陶鹰鼎是中国远古陶器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
    第六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谜藏 这一集看过最神奇。凌家滩所涵盖的文化符号范围之广、渊源之深世所罕见,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本期节目为您介绍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迷藏,敬请关注!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浙江省博物馆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洛阳博物馆,是夏代器物。

     2 ) 不要以周礼以后的社会模式套夏商的人物关系

    凌家滩玉版玉龟非常有意思,河图洛书里蕴藏奥秘无限,遍布世界的八星芒也也是有趣的图案。

    殷墟甲骨也好玩,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捉到一只野牛也要写一下。有点像发微博。

    一谈到母系的事,连这样严谨的纪录片都错误百出。后母戊鼎里,商王和妇斤(音)、妇好的关系不是一王二后。

    夏商时期是母系、父系并存(交替)的时代,妇斤、妇好各自是部族首领,在各自的封地生活,商王相当于走了个婚,跟妇斤、妇好天各一方,都不一起住。后世套用父系的家庭模式,男女关系去解释夏商时期的人物关系,就非常可笑。就像把西王母配成玉皇大帝的老婆一样好笑。

    爱发微博的武丁在妇好去世后,还发微博问她去世没?去世后的状况如何?怎么看,都不是父系夫妻。更像是一种现代父系人无法定义的关系,战友+知己+深爱的情人+同盟伙伴。

    现代男权语系对妇好的“完美女性”定义也很恶心,而且错误百出。说什么妇好一面为武丁开疆扩土,打下半壁江山(她是为自己的部族开疆扩土),一面是为武丁生儿育女,温柔低顺(走婚制下,肯定是她的儿女,但不一定是武丁的儿女啊)。并且,33岁就死了。(这是正常的,那时候人均寿命37)。这种卖私货的过度诠释真的很无语,明明夏商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都不一样,一定要套用周礼后的传统关系来强行解释。

    妇好一个握兵权的部族女王就变成了王后,也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母系的甲骨文献不足。😂

    夏商时期的历史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出土文献来定论,史学家们都吵成一团,没有统一说法。而且,母系和父系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传承体系,不要以周礼以后的社会模式套夏商时期的人物关系。

     3 ) 中华文明需要复兴

    因为某些机缘巧合,开始关注古藏。源自对文物的热爱,又觉得大部分文物栏目冗长而繁复,缺少小而美的文物单品介绍,于是上个月在微博开了一个名为#穿越60s#的说文物栏目,图文结合,短小精悍,试图为文化复兴贡献绵薄的一己之力。直至看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个精耕细作的栏目,画面、解说和内容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自己对优秀的文物栏目的所有设想,开创了该类栏目的历史先河。原来,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其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文化使者所实践。一个人的想法,渺小而平凡,而当一个团队将单纯的思想建构付诸实现,这个执行力则伟大而卓著。在这里,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开始关注文物后,逐渐发现,尤其在85后-00后的年轻一代里,文物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漠不关心的话题。看不懂自然是一个原因,而更可怕的是,在这个西方文化大肆输入的年代里,他们甚至连弄懂的兴趣都没有。大家趋之若鹜的跑到欧洲和美帝的各大博物馆去打卡,然而中国除了国家博物院以外,几大著名博物院日常都门可罗雀,华夏子孙对自己老祖宗的文化遗存缺乏基本的热情。

    一方面,中国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才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文物鉴赏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属于遥不可及的上层建筑;而长期的阶层固化,又导致许多价值文物一直被掌握在富有阶层手中,它们给人的印象是,高贵、陌生,不接地气。

    而中国传统博物馆的陈设更是加大了文物与世人的这种隔阂。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基本都是按照远古时代-石器时代-夏商周文明这样的时间线顺序来设展,从人头骨、打火石、陶器、铜镞、玉器再到青铜器……中国传统器物名多为生僻字,且往往缺少直观的用途说明,导致文物的可读性大大降低。另外,西方艺术具体奔放,中国艺术抽象内敛,西方文物外行或许能看懂七分,而中国文物,内行也只能看懂七分。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入侵铺天盖地。国产动漫业的落后,导致许多儿童从动画片时代,就开始接受西方和日本的价值观,外来文化的隐形渗透反作用于本土文化,导致形成一种对本土文化的长期漠视。如今的孩子只能通过粗制滥造的宫斗剧、谬误百出的穿越剧和荒诞不经的盗墓剧,来了解被曲解的祖宗文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不幸。本土文化被贴上“土气”的标签,也真的是我历史大国莫大的悲哀。

    其实从以玉石闻名的凌家滩文明,到神秘莫测的三星堆文化,再到商周的青铜器具,到后来的佛造像、唐三彩、元青花,中华文明古典优雅,充满多元和合之美,是世界许多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我泱泱大国,文明复兴,势在必行。

     4 ) 等一下,有点好笑

    一集一件国宝,五分钟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 这是个正经的纪录片

    蜜汁BGM+萌萌哒官方吐槽

    等一下,有点好笑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典藏品,它也有鲜活的生命。

    穿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它以它原本的姿态,讲述她的所有经历和故事。

    千年隔世,他们还是原来的模样,背负着沉甸甸的的历史向我们走来。

    岁月流逝,物存人非,那些故事里的英雄早已随年岁远去,只有它们依然存在。

    逗比的旁白君+经常绝伦的文案

    不愧是你央视爸爸

    我一个想写字的工科生,对优秀文案的向往是不能一言蔽之的。

    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文案: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P1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P2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声音)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P3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利与等级是诉求。(P4 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P5红山玉龙:寻龙玦)

    有人说,它和星相学相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相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P06玉版玉龟:玉中迷藏)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P07梁柱玉琮王:神之徽章)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他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P0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P09殿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栖)

    地为方,为阴,象征养育万物之母。

    鼎所在之处,有了特别的动词,叫做鼎力。大地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分量。

    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P10后母戊鼎:国之重器)

    殷契是凤的后代,殷商是男人的天下。

    这件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资。(P11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P12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P13利簋gui:刻下商周的界碑)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汇演才能看见它的心。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早已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P14何尊:这里有中国)

    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戴在身上,有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

    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P15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P16 三星堆青铜人像 :人性的光辉)

    历史 文明 想象 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P17三星堆青铜神树 :生命之树)

    眼前晃过的这道耀眼的金芒,仿佛普照大地的神灵,一晃,离我们三千年前的太阳神鸟已经近在咫尺。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P18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但,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大克鼎铸成不久,周朝衰落,春秋争霸,乱世之下,“克”的子孙又能去哪里安身呢。(P19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牛虎铜案)这是一个血腥的瞬间,一直猛虎,用力撕咬着母牛的尾部,虽然有一对可以刺穿老虎的巨大牛角,但母牛还是隐忍着,和老虎僵持,死亡显而易见。他要护住肚子下那头天真的小牛。(P20 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一只小鸟,带来一片天空,将硕大壶体的重量感化为流动飞扬,与前朝肃穆庄严的青铜器区别开来,流露出驱陈纳新的气象。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P21莲鹤方壶:莲花怒放 仙鹤欲飞)

    在尊盘上盘踞着上千只蜷曲的怪兽,蟠虺(hui),是蜷曲的小蛇,蟠螭,是没有双脚的龙。(P22曾侯已尊盘:复刻传奇)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它最适合一击刺杀。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能像到那样,挥砍自如,更不会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P23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cuo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生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P24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

    虎符意味着军权,见符即见君。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P25虎符: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5 ) 我要到半坡博物馆去看人头壶

    昨天才在老公的安利下看了前十集...观看第一集《人头壶》,泪流满面!今天我又连续看了两次,仍旧泪流不止!

    现在我特别羡慕作家的文笔,因为我根本无法用我浅陋的语言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感动。当我疑惑眼中的泪水为什么就像关不了的水龙头时,我意识到必须记录点什么。于是我关上电视,坐到电脑桌前,默默敲下了这些文字。

    看到婴儿的脸孔,双眼微张,小嘴也轻开,似乎是等着妈妈怀抱的乖宝。不知是母性泛滥,还是被先人在六千年前就创造出如此传神的陶器的高超技艺所感动。我似乎沉浸到另一个世界了,仔细回味。这部纪录片从画面、配乐到解说词,再结合这件陶器,彻底俘获了我的心。

    文案简直是句句戳心… …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

    第一句就把我和这件陶器连接起来了,虽然你来自六千年前,此刻我和你一起仰望同一片天空。

    眼睛和嘴巴则构成出水口。窄小的出水口,降低了器物的实用性,暗示了这件陶壶或许还具有额外的功能。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真的不知道有几个母亲听到这句会不动容。不知为什么,似乎我孕育生子过程中所有的痛被这一句话给治愈了。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来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感谢人头壶的创作者,虽然你早已仙逝,但小小的壶代替你仰望星空,与我们对话。比我们更幸运的是,他还能畅想未来,见证更伟大的奇迹。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我的心都化了,凝望着最初的凝望… …生命既微小,又伟大。我们生而为人是多么幸运。无论有多少曲折,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吧。 每一句都是泪点… …

     6 ) 文笔不够,影评都写不出来

    看完国家宝藏,慕名找来这个节目,果然好看,五星推荐,真好看,特别好看!

    不愧央视出品,高大上。每一集短小精悍,短短的几分钟里信息量特别大,除了主介绍的国宝,还会有这个国宝类似的其他文物及考古发现,很长知识。与国宝相关的内容横跨各国各种文明,纵贯历史上下同类物器的发展演变,从中感受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变迁。

    每一集的文案特别美,每一篇都是诗,配合着国宝的展示,美得震撼心灵。听着那些来自6000年前的凝视、8000年前的声音,那些薄如蝉翼的信仰,那些如琢如磨的巧思,那些美轮美奂的工艺,那些厚重远古的气息,不用煽情,自然情动,不用明言,感动满胸。

    看完了,想写个评论,想到人家国宝的文案,真是叹息,自己文笔不足,看完了连个像样的评论都写不出。

     短评

    抄袭往往是这几年国综最大的诟病,从国家宝藏开始,央视爸爸分分钟教你如何做人,让人抄都抄不好,这才是中国该有的综艺!

    7分钟前
    • 丿SinceJanuary
    • 力荐

    先导片最逗逼,堪比抖音。正是内容里也是各种段子手,旁白解说的声音也是超正点,印象最深的那集猫头鹰鴞尊的解说更是让我爱上一个未曾谋面的声音😄以及最炫美瞳太阳神鸟金箔那一集,只能说wow的天,今人技术是牛逼了,可是想象力还是不及老祖宗

    11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一百昏一百昏!!!!为我央妈疯狂打call!!!!!中国这么多国宝文物,拍他个千八百集的

    15分钟前
    • Roseanne
    • 力荐

    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节目,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沧海桑田,恰如你容颜。央视,多多做这样的节目吧!

    17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比国家宝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20分钟前
    • 最上川
    • 力荐

    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25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短和接地气儿是最喜欢的亮点,非常适合碎片时间观看,文案和BGM卖萌,但煽情起来也不手软,科普做得生动好玩,而且很多时候都不再局限于民族和我国。尤其是镜头下那些精美小巧的国宝,对去博物馆隔着玻璃只能看个轮廓的爱好者来说是福利。

    29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我认为这个比国家宝藏强太多。好在哪里,一个是它把中国历史文明的放在了一个全人类的角度去探讨,人类的惆怅人类最初的凝望与呼唤。我认为这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是历史悠久到千年的文物就越是值得思考探索人类繁衍生存至今的奥秘,而不是一场爱国狂欢。文案,有深度不较劲不瞎几把吹。满分

    34分钟前
    • amber
    • 力荐

    短小、精致、厚重,竟然这般温润。这文案写成了诗。9.5

    3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用亲切俏皮的风格去解读深沉厚重的国宝,在轻松中追逐历史的踪迹,感受时光的力量。从没想过一部关于国宝的纪录片会是这样的画风,而且5分钟一个故事的安排也让零碎时间有了寄托,期待下一季。

    44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文物,终于活起来了~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等待着倾听的故事

    47分钟前
    • Aurora未央
    • 力荐

    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红山玉龙、凌家滩玉版玉龟、良渚玉琮王、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尊、利簋、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虎符。

    50分钟前
    • Neroat
    • 力荐

    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殷墟嵌绿松石兽骨纪录了王的一次狩猎。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龟甲的裂纹泄露了天机,不想如此天机几千年后却昭昭天下,这种王的日常,真基be好看,就爱看这种片子,仿佛乘上了时光机

    51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力荐

    《如果国宝会说话》,因为此片名而让 Panda 惦记已久,也因最近念起,索性在豆瓣标记看过的第11111个影视条目就决定是你了。—— 25集先后接连看毕,有一种跟随着纪录片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妙观感。——「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我今天没给人打电话或发语音呀?他/她咋会收到我的留言?」

    5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假如胖胖腿 萌萌哒的 陶鹰鼎会说话:老子超凶!

    54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文案逆天。国宝美哭。

    59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60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又可爱又美丽,可爱体现在国宝们的形态,美丽体现在时间本身凝结成的壮秀以及解说文案的优美简洁又不失深度。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五分钟一集的形式短小精悍,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停留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各个器物里,这大概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完美文物纪录片了。

    1小时前
    • Alien
    • 力荐

    刚在央九看完前五集,都是新石器时期的宝物,通俗易懂,喜欢博物馆的我看这个节目简直激动的哭粗来,点一万个赞。第一季25集,完全不够看,文案和旁白特别好,通俗易懂又诙谐幽默,把枯燥的文物都讲活了,看完后好想去每一个博物馆亲眼看看

    1小时前
    • 带刺的黑玫瑰99
    • 力荐

    每集5分钟,有时觉得很急迫的就终止了,有时又觉得无用的废话很多。背景音乐有时很不对味。记得有一集里,听出了哈利.波特魔法师之类的音乐,实在不合适啊...3.5星,鼓励

    1小时前
    • bugz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